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

文化時評

Is this a public art?
這是公共藝術嗎?
很多人問我,公共藝術是否等於設計?我說如果是設計或裝潢,花不了那麼多錢,它有一定的行情,而藝術則是無價。雖然公共藝術需要曲高和眾,但是眼前屬於裝潢設計者比比皆是,室內室外都有,概念空空,和眾有餘,曲高不足。我這裡提出一件洛杉磯影城的狗狗,掛在屋頂上,是很可親,但只是裝潢而已,又如筑波萬國博覽會的FRP雕塑,在台灣足夠稱為公共藝術,但它只是臨時的攤位裝潢而已。再如高雄美麗島站的彩色玻璃也是一種裝潢,雖然受盡媒體的青睞,但仍不脫室內裝潢,但依我看來,作為裝潢它仍舊太過壓迫,因為現實空間感覺上載不了這許多玻璃塊,顏色艷則艷矣,但要稱為藝術恐有討論空間。所以台灣公共藝術就像創意產業一樣,需要重新定義清楚,不要繼續打糊塗仗。
是不是這樣的緣故,我們的公共藝術只有五年壽命,過了五年花了天價都可以拆除,這簡直跟公共設施差不多。當初之所以暫定五年,主要因為剛起步,怕水準欠佳,保存時間如果過長,對於公辦機關反而不便,等到將來時機成熟才讓藝術長長久久,並如有價證卷,可以增值。但是事隔三十年,還是五年可拆,大家都忘了當初的承諾。當初設置公共藝術的目的是「美化建築及其環境」,但建築如果夠好,還需要美化嗎?這是否是對建築師的一種不信任?如蘭陽博物館,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,另外再加一件公共藝術就可能顯得太多。公共藝術的首務應在提升民眾的審美品味與生活趣味,具有美育功能,如此才要花上天價,就如投資教育一般。所以現在很多法規需要檢討,我們不是沒有檢討,但有時越檢討越離譜,卻沒有切中時弊!

洛杉磯影城的狗狗,掛在屋頂上

 筑波萬國博覽會的攤位裝潢

蘭陽博物館

高雄美麗島站的彩色玻璃
民權西路站的公共藝術,藝術在哪?

Taiwanese loves facebook so much
台灣人瘋臉書的背後
據臉書官方公布的台灣用戶數據,每天至少1千萬人在用臉書,以台灣2335萬人口估算,等於每10人中有超過4人每天用臉書,居全球之冠,日本的估計更高達59.7%的人每天用臉書,相對的日本自認是使用臉書的後進國。同樣的台灣人過去愛看電影也是有名的,這讓我回想起多年前我在日本的經驗,那時還沒臉書,日本卻也沒甚麼人愛看電影,我去東京電影院一看嚇了一跳,怎麼只有小貓三兩隻,有點像現在台北的電影院,那時日本連A片的觀眾都寥寥無幾。
兩件事讓我覺得,是否台灣人的休閒活動太少,沒啥選擇空間,無聊之餘只好看看電影上上臉書或LINE。為什麼休閒活動無法多樣化?這可能與台灣的升學主義有關,青春歲月都耗在升學書中,無暇接觸多樣的生活。日本人可能花樣多一點,如木工、縫紉、茶道、花道、園藝、釣魚、划船、棒球、足球等等,在台灣這些都是專業所為,日本則是人人喜歡。兒子在日本念國中,放學第一件事就是踢足球,而不是補習。我小時候便常隨著受日式教育的父親去釣魚,而且經常釣到晚上等潮水帶來魚群才肯罷休。現在的父親恐怕連小孩畫個畫、學個琴都要被喝叱,除非功課特別好。這種狀況雖然經過教育改革仍無起色,閒暇是文化之母,沒有休閒生活就沒了文化。 

更多:「台湾人によるFacebookの使い方や楽しみ方」 http://taiwan-blog.com/123
「台湾国民の95%がfacebookを使っていた!?」http://blogdecarro.com/taiwan/taiwanfacebook/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