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

摸雞摸狗,好運臨頭

有沒有想像過一個車站月台林立了無數等身大的的雕像,會不會有點超現實?雕像被摸的發亮在台北市政府站也是有的,但是俄國人卻相信摸了會帶來好運,連為女生雕像摸摸腳,還相信男女的感情會變好,說來俄國人也超迷信的。
莫斯科地鐵革命廣場站有76個銅像,為蘇聯時代名雕刻家M. G. Manizerの作品,其最大的難題是,如何將等身大的銅像納入車站小小的壁龕之中,在地鐵開通的1938年,據說還感動了前來造訪的史達林。銅像之中有 邊界警衛與狗,大家相信摸摸狗鼻子,學生考試都會及格,乃至前途無量,像我門去拜文昌帝君一般。
革命廣場站位於三號線的正中央,靠近赤色廣場、克里姆林宮、乃至不遠的劇場街,乃造訪莫斯科的旅客必經之地,車站的配置係在月台通道上架設褐色大理石的低矮拱門,拱門左右各安置著一對銅像。
車站完成時二戰形將開始,各個銅像的蹲姿宛如躲在防空洞中,分別是配槍的兵士、抱小孩的母親、養雞的女人、勞工、技術人員等等共分二十大類,這些銅像在1941年一度避難於安全的中央亞細亞,1944年才又搬回來安置。雕像主要在表達所謂保衛祖國、戰志昂揚的社會主義寫實主義題材,雖然主題正確,但有點乏味,從旅人的角度看去,陰暗的古銅色總是讓人有點進入時光隧道之感,據說俄國人也未必有多大好感。
例外的是四對銅像都有一隻狗。每一隻狗的口鼻都被摸的亮亮的,莫斯科的旅遊指南還特別為它張揚一番,其實不僅此也,雞頭、槍口等突起的地方也被都摸的雪亮。
在革命廣場站改搭二號線,可到馬雅可夫斯基站,車站採用Arteco風格,其設計曾在1939年的紐約萬國博覽會中獲得大獎。月台的馬賽克壁畫主題是「俄 羅斯生活的某一天」,表現其晨昏晝夜的週而復始。抬頭一看,可以發現天花板連續好幾個穹窿,每一個穹窿都有馬賽克壁畫,例如跳降落傘的年輕人、飛翔的體操 選手、戰鬥機的聯隊……,更精確的說,主題應是「俄國天空的24小時」,畫家是Aleksandr Dejneka,於1920年代後半起開始活耀,為蘇俄代表性藝術家,其作品《母親》被視為蘇聯版的聖母。
至於詩人馬雅可夫斯基(V. Mayakovsky1893-1930)等於今天的廣告文案家,在俄國大革命的混亂之後,他曾為「新經濟計劃」宣傳製作了許多海報、雜誌,並與畫家羅多 千科(A. M. Rodchenko)聯手,為了新國家的建設與鍾愛,創作十分多產,時當俄國前衛藝術(構成主義)的全盛期。
可惜1928年列寧一死,「新經濟計劃」也宣告中止,進入了史達林時代,馬雅可夫斯基的藝術活動與構成派同被打入「形式主義」,代之以所謂社會主義的寫實 主義,一些新派藝術家通通走投無路,現代藝壇陷入黑暗期。1932年馬雅可夫斯基寫下「戀之舟與世衝突粉身碎骨」之後就自殺了。馬雅可夫斯基站完成於 1938年,時間與革命廣場站相同。馬雅可夫斯基的藝術應是時代的先驅,然此絕望詩人的心願或許只能秘密地由小他六歲的畫家Dejneka傳承下去了。
圖說請看臉書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rcflu, 3月22日貼文

 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