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

大都會歌劇院的審查問題重重

公共藝術必須量身定做,如果藝術家以不變應萬變,那就有負重望。
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室內公共藝術行將簽約施工,但是本人覺得很不放心,因為這件公共藝術作品與作者林明弘在日本別府的兩件作品雷同,作者原先說日本的作品是 臨時性質,但是經過查證,日本別府的作品屬於「恆久設置」,作品分為大壁畫與槅扇彩繪,觀賞還要收費一百日圓,同時壁畫本身已經寫入日本國中教科書(日本 文教出版株式会社),所以已經無法改變永久性的特質。現在如果完全移植到國家歌劇院,那不就是一稿二投嗎?而且費用高達一千五百萬。
此事讓我想起了孫德鴻在批評大都會歌劇院建築的一番話:「顯然伊東豐雄只是把台灣當作造型實驗場,作弄台灣的心態跟高松伸幾年前參加台灣歷史博物館競圖很 像,當時高松老兄竟然把天津博物館的造型直接拿來用,以為 台灣人都是宅男,沒人知道他在天津的勾當,萬一當年他的案子贏了,台灣的臉還真不知要往那裡放。」但是室內部份,台灣的臉要怎麼放呢?
大都會歌劇院之前因為選舉之故,提前開幕,就像BRT提前上路一樣,但BRT已經被新市長裁定停辦,歌劇院則要繼續辦,只是提前開放之後(學生說看了失望又生氣),現在又關起門來不開放。開放時鋪好的地毯,現在因為繼續施工,地毯都已經髒兮兮的、破壞無遺。加上提前開放被破壞待修的設備及工序大亂重做等,廠商除要求延長工期外,另已提報增加一億二千餘萬元經費。
我就在最後的時間點被通知去開會,據說要我們「確認」選舉前選好的室內公共藝術,我感到一千個問號與一千個驚嘆號,因為不知道當初是怎麼選的,而且連鑑價會議也已經開過,難不成要我來當橡皮圖章?
不過既然來了,還是要做點事,而且作者林明弘也來了,我先花了不少時間去了解來龍去脈,然後試圖還原當初評選委員的意志,並能加以貫徹,我歸納起來約有兩 點,一是修正色調,二是填滿牆面。但兩者都被作者拒絕,關於第一點,由於室內燈光設計是偏黃的,所以希望作品色調由冷色調改成暖色調,以免發色不佳,變成 黑黑的,但作者卻說要改就改燈光! 可惜這裡並非美術館,可以畫家至上,同時這個公共場所有統一的燈光設計,只有一個區域的燈光改變成冷色調,那就不是量身定做,而是讓建築設計去牽就公共藝 術。
關於第二個問題,我一直在想,作者的藝術在哪裡?
那只有一個可能,他應該是搞「現成物藝術」,所以不能換顏色,因為客家傳統被單就是作品的依據,所以不能破壞傳統。這種藝術的老祖宗就是把小便斗搬出來當 藝術的杜象(M. Duchamp),現成物藝術的最新表現應是把一條死鯊魚賣得比帝寶還貴的赫斯特(Damien Hirst)。但是杜象的小便斗僅搬出來一次,赫斯特的死鯊魚也沒有到處賣,否則創意何在? 同時上述兩人也沒有特地挑選美麗的物件(這是設計)作為「現成物藝術」,所以真的不是在搞設計! 而是要你看到現成物的本來面目。所以做滿牆面,便是順理成章。
作者一直強調他的作品不是在搞設計,但是把客家被單截去一半、上半部露白,又抽掉某些花樣,這不叫設計,那什麼才是設計?
那次會議的最後,全程參加過評選的一個委員說,既然作者不願修改,那他只好抱著遺憾讓此案通過! 另一個委員則有些牢騷,並有一些負面的指控,但因未經證實,暫且不表。因為這個案子還有一些問題,所以我就寫了一封信寄給各委員及市政府主秘,我說:「昨 天歌劇院的審查問題重重。作者說那件別府的作品是臨時性的,但網路一看卻是永久性的,除非地震毀壞建築。此與歌劇院雷同的作品,若有人去過別府,再回來看 歌劇院時,恐會產生空間錯亂(註:公共藝術須有地標性,看到作品就知道人在哪裡)。請轉知各評選委員,有必要重新思考箇中的問題,幸勿成為日後罵名。」
結果有一個委員回應說「為了避免造成以後的困擾,建議還是請文化局確實查明。」伊東豐雄的代表人在會議上曾主張換掉作品,在回應我的意見時則說:「除了兩 位委員的意見之外,讓我掛意的還有作品的標題,別府作品的標題是『別府 04.11 - 06.14.09』……,大都會歌劇院的標題是『海樂飛花』,雖然是同樣的作品,但僅更改標題而已,我覺得有疑問。」至於其他委員或評委的回應就要等著瞧 了,重點是大家要同心協力,選出量身定做的公共藝術,千萬別在遺憾中定案!
相關網頁:
〈作品の恒久設置〉 http://www.beppuproject.com/project/management.html,
〈從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哀憐被綁架的台灣建築前途〉
http://forgemind.net/media/archives/2413#comment-32616
〈剛啟用就閉館=立委考察〉:台中歌劇院是大工地: http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ocal/paper/845893
文化部有關歌劇院〈最新公告〉 http://publicart.moc.gov.tw/announcement/view.php?id=3076

本文圖說請看臉書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rcflu, 3月28日貼文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